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开元99988 > 新闻动态 > 作文指导:修辞立其诚与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


作文指导:修辞立其诚与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9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82

【原题呈现】

阅读下面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
材料一:《易传·文言》:“修辞立其诚。”其中“立其诚”有多层含义。“言行一致”“心口一致”就是其中两层。

材料二:孟子有言:“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”

以上两则材料对我们立身处世颇有启示,请写一篇文章,表达你的看法。
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 

【佳作展示】

诚以立身,义以达道

《易传》有言:“修辞立其诚”,孟子则主张“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”。二者看似矛盾,实则共同勾勒出立身处世的智慧:以诚信为根基,以道义为圭臬。唯有在“诚”与“义”的交织中,方能实现人格的圆融与境界的超拔。

诚为立身之本,言行一致方显人格力量。

《易传》强调“言行一致”“心口如一”,其本质是要求内外兼修、表里澄澈。商鞅徙木立信,以“一诺千金”奠定变法根基;季札挂剑,以践诺之心彰显君子之风。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纽带,更是社会运行的基石。若人人言而无信,则契约崩坏、秩序瓦解。王阳明曾言:“知行合一”,唯有将真诚贯穿于言行,方能塑造可信可靠的人格,赢得他人与社会的尊重。

义为处世之纲,变通取舍方见智慧境界。

然而,固守诚信并非教条。孟子提出“惟义所在”,意在强调道义高于形式化的承诺。孔子面对“父子相隐”的伦理困境时,选择以“亲亲相隐”维护孝义,而非机械遵循法律;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“临表涕零”,为兴复汉室大业而违背归隐之诺,皆是以义为重的典范。当诚信与更高价值冲突时,道义如同北斗,指引我们在复杂境遇中做出符合本心的选择。若拘泥于“信”而失“义”,则如尾生抱柱,徒留迂腐之名。

诚与义相生相济,共筑精神家园。

真正的智慧,在于平衡诚与义的关系。诚信是底色,道义是升华。曾国藩一生恪守“拙诚”,却在镇压太平天国时以“霹雳手段”行“菩萨心肠”,既守为臣之忠,亦怀济民之义。敦煌莫高窟的僧人,为保护文物而佯装妥协,表面失信,实则守护文化大义。可见,诚是立身的底线,义是处世的航标。二者并非对立,而是如阴阳相生,共同塑造完整的人格。

结语:

立身处世,当以诚养德,以义明志。诚如大地,厚德载物;义如苍穹,廓然无垠。唯有在诚信的土壤中播种道义的种子,方能让人格之树根深叶茂,让生命之舟在纷繁世海中行稳致远。

作文指导:交流的有效性(修辞立其诚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这次中直系暴雷共坑了多少人?15万富人最少投300万,最多的投5
下一篇:最佳体重值“出炉”!60岁后把体重控制在这个范围内,长寿有望!

Powered by 开元99988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